清代银锭从造型铭文可判断银锭归属地
发布时间:2017-8-2点击率:1699字体大小:小 中 大 标签:清代银锭从造型铭文可判断银锭归属地
首席收藏 在清代,每个省份所用的银锭造型各有不同,且有不同的或刻或戳印的铭文。即使有相同或相似的形状,仍可以从不同的铭文区别归属。
认识一枚银锭,首先从识别造型开始,再看铭文,通常铭文包括年号,地名,税名,甚至个别地方的银锭还会印上工匠的名字,即工匠要对每一枚锭子负责。造型的不同就像今天各地有各地的方言,但价值的判断则要看银子的成色与重量,所以对工匠来说,其造假也意味著刀直接架在了脖子上。
回到造型,在当时全国各地银锭造型不下百种,流通最广的属圆形,又分椭圆形和正圆形锭。四川的银锭为椭圆形,浙江一带的银锭为圆形。常见的造型还包括:两广地区流通的“砝码锭”,即砝码形状;云南的银锭像牌坊,故为“牌坊锭”;甘肃,陕西地区为“槽锭”;江西为“镜面锭”;山东,河北地区为“元宝”;江苏称为“苏坨”;福建造型像馒头,故为“馒头锭”;山西,河南一带为“腰锭”,其中山西铭文突出人名,河南则突出地名。
来源:首席收藏
【免责声明】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中邮网网站无关,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着中邮网网站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。本文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