迄今,邮票面世178年,邮商出现166年,邮票这个古老的商品历经亿兆次的流转,至今仍保留着迷人的魅力和忠实的拥趸,无数的集邮爱好者为这一枚枚题材丰富色彩斑斓的方寸美图所倾倒。从最初的邮政柜台、集邮商店、集邮市场的面对面交易,发展到通信邮购、互联网、移动互联和微信的远程交易,邮票销售形式正经历着一场革命。
身处变革的大时代,几乎所有的邮票销售形式,我都经历过。最初,我在海淀黄庄的邮局门口摆过地摊,与一帮倒外汇的黄牛为伍。那时候,我还在人大读书。毕业后,我在东单的东区邮票公司门口和西城的月坛公园都练过摊。1998年10月2日,我29岁生日,正式进入邮市,开始我的职业邮商生涯。那个时候,月坛邮市已经整体搬迁,位于马甸黄寺大街23号北广集团的一处厂房内,市场名称叫“北京福尼特月坛邮币卡市场”。我租了一个柜台开始卖邮票,月租900元。

柜台买卖的好处是面对面,一手钱一手票,少了很多顾忌,不足的是顾客人数有限,销售规模上不去,有人的时候忙乎,没人的时候只能磕瓜子,或八卦。一天,马瑛找我,说能不能跟《集邮报》合作,报报市场行情,顺便做做广告。中间的两个整版行情,我负责修订价格,在版面的右下角给“李国庆邮票社”一小块位置。马瑛是一位古道热肠的人,说可以先试几期,我说好,结果效果不错,邮政汇款单很多。我就雇了一个人,这人现在还在中邮网。
邮购的好处是结识天南海北的邮友,短板是信息流通慢,货没了,价涨了,都是烦恼。一则广告从修订价格,到刊登,到客户汇款,到发货,到收货,起码一个月,期间还不包括售缺、涨价、退换、丢失等扯皮的事情。这种方式跟解放前邮商做邮票买卖别无二致。也就是说,从1910年到2000年,这九十年的邮票销售形式并没有多大创新。个人摆地摊,开门脸,登广告,搞邮购,偶尔举行拍卖会,公家开集邮公司,搞新邮预订,都是邮票销售的基本招式。
2003年我就开始在网上销售邮票,最初叫“李国庆投资在线”,后来叫“中邮网”。中邮网正式上线是在2005年4月。起初,网上销售占总销售额才15%,线下销售占85%,起初的日子很难过。后来,网上销售越来越好,线下销售我就不做了,交给我弟弟做。
从传统的互联网销售,再升级到移动互联销售,是2014年以后的事情。一是手机app,二是微信。尤其是微信,彻底打破传统的销售理念,将所有的卖家和买家织成一张神奇的蜘蛛网。再加上微信公众号、头条、美篇、微拍堂、小程序、微拍群等,信息瞬间全球直达,铺天盖地,这个时候,我们要学会取舍,懂得聚焦。不然,销售越升级,我们会越焦虑。